發布時間:2024-05-01 作者:郭敏 瀏覽次數:
打好“藍天保衛戰”,讓礦區空氣更清新
有行動就會有改變,經過治理,大家驚喜地發現,過去那種灰蒙蒙、黑沉沉的現象離我們越來越遠了,藍天白云逐漸成了視野里的主角。
夕陽西沉,余暉斜照在公園池塘里,波光瀲滟,水中魚兒逐食而嬉戲,偶爾躍出或吐泡,靈動的畫面讓這座有著70余年歷史的老礦更富生機。
環境美不美,關鍵要看水,良好的水生態是礦山環境的點睛之筆。為穩步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,凌志達煤業大力推進礦井水再利用工程,投資建設處理能力為4200m3/d的礦井水處理站和處理能力為1000m3/d的生活污水處理站,礦井水經過旋流澄清+機械過濾+精密過濾+超濾+活性炭過濾+消毒處理后,斷面水水質達到《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三類水質標準,經過處理的水既可用于職工洗浴、消防除塵、場地綠化、道路澆灑,也可用于洗煤廠生產用水,同時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富含大量有機物,也可作為治理后矸石山植被的主要肥料,從而達到循環利用,變廢為寶的目的。全面實施外排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,投入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300余萬元對礦區段280m河道進行清淤、防滲、筑壩、延伸等整治工程,通過大力改造在保證河道蓄水和中水排放工程的安全運行的同時,也將進一步改善河道沿線生態環境,真正實現水體明凈清澈。
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,蓬勃的草木正破土而出,廣大干部職工漫步于河道兩側,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輕松愜意休閑舒適,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打好“凈土保衛戰”,讓礦區景色更秀麗
廢棄物處置是環境保護的“硬骨頭”。為解決這一難題,凌志達煤業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單位的先進經驗,科學擬定污染防治方案,持續開展“清廢行動”,建設危廢物品處置和存放點,不斷加強對危險廢物產生、收集、貯存、轉運、處置的全過程監控,及時消除了環境安全隱患。同時,該公司積極履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義務,先后完成了老東嶺生態治理一期、二期、老東嶺矸石場滅火、舊工業廣場生態恢復治理等事關企業發展和社會影響的工程。目前,已累計投資1300余萬元,復墾土地面積已達到47688.65m2,恢復耕地30余畝,徹底告別了矸石山污水橫流、煤塵漫天“舊模樣”。
打好“生態保衛戰”,讓礦區職工更幸福
為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環境,凌志達煤業全力推行“花園式”礦區建設,見縫插綠、見縫布景,不斷拓寬綠化空間,“推窗見綠、出門見景、人在景中”已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,真正實現了把礦區當景區,讓公園變景點。
自2023年以來,公司不僅對礦區公園進行提升改造,還合理規劃和建成數10個花卉種植區,在礦區內的公園、主路、輔路兩側種植郁金香種球4000余棵,其他樹木花草30余種。走進公園內,郁金香、白玉蘭、杏子李、桃花、櫻花、杏花、連翹以及梨花等爭奇斗艷,競相綻放,充溢著淡雅又迷人的花香,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。
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公司最大的優勢和發展潛力,據統計,凌志達煤業可綠化面積達到35%以上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4.1平方米,公司內各種鳥類達10余種,其中不乏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鳥類,這一串串數據正是公司嚴守環境保護紅線、建設綠色礦山的生動注腳。
如今的凌志達宛若一座巨大的礦區花園,廣大干部職工推窗見綠,出門見園,生活在“春有花、夏有綠、秋有果、冬有葉”的美麗礦區,暢享著宜居、宜業、宜人的詩意生活。